三界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欲界的眾生都有欲,以至於百步蛇也有欲。
鬼道的眾生,要是接近人間這種鬼,他過日子,也像有家庭一樣。畜生也有欲,以至於天人也有欲,叫欲界天。
他怎麼生為欲界天呢?這個人太善良了,可是不講斷欲。對人那種好啊!就像化樂天,是自己能化出來。好比自己能做出來,種菜,菜園裡有菜長在眼前,以至於他給送來,其他的貨都送來,或者有傭人給買來,種種擺在眼前,以至於傭人再給做好。自己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,吃喝玩樂一切。他化自在天,你自己不要,他也給送來。就像富貴人家,過年過節,別人送禮給送到眼前,這叫他化自在天。還確實有,不過人間是人事上他要送禮;天上,那就有點變化種種,叫他化自在天。化樂天,是自己的;他化自在天,是別人給送來的。什麼因呢?化樂天,誰求他怎麼的,他就幫他的忙,或是有這麼一點事情,感這一生的果報,是化樂天。他化自在天,你不求他,他也來給大家幫忙。好比救濟大陸的水災,他就願意拿錢。來生他的果報呢,人家也給送到眼前。這是欲界天,普通說修十善法,修得太好了,太善良了。我年輕時候聽說在美國,你在街上走,找不到那兒去了,你看到汽車跑過來,裡頭但有一個人在開車,一擺手說:「我要到那兒去,你給我送一送吧!」他就給你送,很歡喜給你送。不過這以後漸漸沒有了,因為這一擺手一上車,他掏出槍來搶,以後漸漸就不敢了,這種道德在美國漸漸就消失了。不過,我有一次坐火車,我拿著行李在火車門口走,坐在門口的那個人他就給你開門,還每一個門都如此,這是他的國民道德生活習慣。有人拿兩個提包沒有空手,開不了門、關不了門,旁邊坐的人,自然就要給你開,就這麼個風俗。你要問路,就像他負責任一定要答覆你,就這麼個性格。你說這種性格的民族怎麼會不幸福,彼此幫忙。你問路,他答應。他問路,這一位也是彼此告訴、教導,還領著走一走,就那麼善良。
諸天禪定為何不能了生死
欲界天一層一層道德增高,到他化自在天那就是欲界天最高了。等著厭離世間的五欲,感覺沒有意思,顛倒妄想一大堆,想要超出欲界,就要修禪定。定功一成,心裡一定,欲界再現什麼,他也不睬。不睬,就遠離欲界了。這時候定功有成,叫做離生喜樂地—離了欲界而生,生到色界。在定功中,內心歡喜,身上快樂、舒服,叫離生喜樂地。進一步定功再高,叫定生喜樂地。還是內心歡喜,身上感覺舒服、快樂。感覺內心歡喜也是微細的妄想,在定中感覺定得心裡像一灣清淨水一樣,很舒服很舒服!這個自在,太好了!漸漸久了,一下覺得歡喜這個意境,這個歡喜心不好,也是妄想,不要,這叫離喜妙樂地,更好,身上更舒服。進一步身上舒服這個感觸也不好,不要,這叫捨念清淨地。
離生喜樂地是初禪,定生喜樂地是二禪,離喜妙樂地是三禪,等著捨念清淨地,到了四禪,這時候要證羅漢果了。這是修定的過程中,在色身上有執著,漸漸不執著,就是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以至於四禪。
還有,印度的哲學家,以至於太虛空中多少個世界有這種人,他說人究竟是一場空,生老病死嘛!沒有意思,都是一片空。他主張人生就是一片空,他再修定,他就生在「空無邊處天」。空了之後,他感覺還有個內心,還有心識,他又在這兒定,就生在「識無邊處天」。可是識無邊處,這個識還是生滅,沒有真實的,他就生在「無所有處天」。再就不必那麼想,連不想也不想,就是「非想非非想天」,這是無色界最高的。你看那個心理,非想還非非想,連非想都不想,那個意境相當高哦!像這樣的高,心裡又定在那兒,他怎麼不能了生脫死呢?他又有定,他心裡一定的時候,八萬四千大劫不動,為什麼不能了生脫死?就是《金剛經》說的斷空、頑空。為什麼叫斷空、頑空?他不知道《阿彌陀經》說的無量光明、無量壽命。
彼佛何故號阿彌陀!彼佛光明無量,彼佛壽命無量,人人本具、個個不無。說你也有無量光明、無量壽命,你可抓不住,搖動啊!這種科學的世界,你坐飛機上,在那兒盤腿打坐,心裡不能定。你開著賽跑車,打坐心裡也不能定。人事紛紜,說是當年三巨頭會議、七國會議,各方面關係就多了。又是布希見戈巴契夫,兩人二巨頭會議。商議之後,戈巴契夫回他的寮房點枝香,拜佛打坐,心裡參禪。布希也回寮房,也打打坐,也是修禪,心裡不能定。不能定怎麼辦?阿彌陀佛翻譯作無量,無量的無量,以無量光無量壽,包括一切的無量。時間無量、空間無量,包括一切無量。你就念這尊佛的聖號,能把你無量光明、無量壽命的心的本體開顯出來。阿彌陀佛給我們修的大橋,我們就在橋上安安靜靜地走,底下溪水怎麼流我們也不怕!這是藉著佛力。你要是自力,在溪底走,一下就給沖倒了。爬起來再走,又給沖倒了。那個水的力量太強了,底也踏不實,就是我們自力微弱。念佛—他力。終歸是過溪,我們為什麼不在寬敞、平坦的大橋上過溪,超越生死呢?無量光明、無量壽命—佛的名號,《要解》說是,佛的德無量,名號也無量,無量的功德。你就念無量光明、無量壽命,念佛無量的無量的德行,也能把我們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引發出來。引發出來還差得遠,我先往生極樂世界,漸漸再修。見佛聞法悟無生,悟無生就是證了無生,我再迴入娑婆度有情,要不然我被有情轉了。
在彌陀經這個法會上,無量諸天大眾俱:欲界天天人也去,色界天天人也去,無色界的天人也去。《彌陀疏鈔》裡有人問:無色界的天,他怎麼能去呢?照注解引證,蓮池大師說是,釋迦佛涅槃的時候,無色界天,忽然間就像有雨這麼落下來,這怎麼回事情?忽然間天上沒有雲彩怎麼有雨了呢?就是無色界天看見世尊要涅槃,大家都哭,哭得眼淚落下來。那個意思:無色界天,說是無色呀!究竟他沒有證羅漢果,他還沒有達到我空,以至於法空,更達不到佛菩薩那個境界。
色界初禪修定離了欲界,身體的執著沒放下,在定中還感覺舒服。等著身體放下,內心的禪悅也不管它,到了捨念清淨地,就要證羅漢果了。無色界不知道真如自性,而去修定,定在頑空上、斷空上。要是定在真如自性上,就是活潑潑的了。不知道真如自性,就這麼去修,定在斷空、頑空上,不能斬草除根,就像搬石壓草。看那稻田上的草,叫風颳得搖搖擺擺的,就拿石頭板子把它壓下去,這是無色界天的頑空定,草在底下更長。要是知道,千頭萬緒的事情都是由心生,心要不生,一切都不生。就觀照這一念無生,照到它不生了,不生不滅,照到真如自性。觀照這一念無生,就是我們自性的清淨法身佛,能了生脫死。你要是打坐,什麼也不想,不能了生脫死,一定要觀照這不生不滅的心。要是怕把握不住,就以不生不滅的心念阿彌陀佛,心裡再得三昧—一心不亂,這時候能了生死。